1月30日开幕!教育部发布会聚焦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

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将于2024年1月29-31日在上海共同举办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第一,大会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

2024-01-26 浏览详情

媒体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矿大 >> 正文

【中国矿业报】当好学生引路人——记我院(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香兰

发布时间:2021-12-30 10:49:56  作者:王丽晔、姚利梅  来源:中国矿业报   点击:

“老师”二字是沉甸甸的,为师者甘愿付出所有努力与心血,只为学生那一声清脆的“老师”。有着29年党龄的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我院(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香兰,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把当“好老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应该在的地方

1986年,18岁的张香兰从山西阳泉考入澳门尼威斯人网站8311综合系煤化工专业;1993年,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北京煤炭利用研究所,担任技术开发工程师;1999年,她考取了澳门尼威斯人网站8311(北京校区)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博士,重新回到校园,开始新一轮专业系统的学习。

拿到博士学位后,张香兰留校任教。一天傍晚,她在教学楼附近散步,看着学生从身边走过,一个声音在她心底响起,“这里就是我应该在的地方。”

这份笃定,从工作到生活,迅速延展开来,张香兰的一切都开始围绕如何当“好老师”,高速运转起来。 从2002年接到授课任务走上讲 台,到2019年将《化工原理A2》这门课打造成的“北京市优质课程”,张香兰和课程团队用了近20年。

“张老师上课,从来不带书。”张香兰的学生们说。任教初期,有一次,学校教学督导组专家正在听她的《化工原理》课,忽然停电了,教学课件用不了,手上又没有教材,大家都替张老师捏把汗。她却很淡定,拿起粉笔,在黑板上边书写、边讲解,行云流水般地授课,让同学们很快忘了停电的事,全神贯注地沉浸在课堂里,直到下课。

任教以来,张香兰先后开设并承担了化工专业本科生、研究生课程16门,负责和参与完成了北京市和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项目十多项。2012年,张香兰被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授予“身边雷锋——最美北京人”称号;2016年,被北京市教工委授予“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2018年,被评为“全国煤炭教学名师”;2020年12月,荣获第十六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张香兰的学生李昀衡在成为老师后,也开始给学生上《化工原理》课,他时常想起老师当年给他们上课的情景,而张香兰老师对学生那种发自内心的热爱,课堂上的倾情投入,让他到今天都记忆犹新,并下定决心要成为像她那样的老师。

和学生们在一起

2006年,站上讲台整整4年后,张香兰逐渐成为化工系的骨干教师,赴美国访学期间,她发现美国化工本科生的设计课程是涉及到解决企业实际生产问题的真实项目,这是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有效途径。 回国后,她进一步了解了国内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决心要带学生们勇敢“走出去”。2011年,张香兰等人指导学生参赛。“集训基地”设在一间没有窗户、没有空调的临时机房里。那年夏天,天气格外炎热。同学们通宵达旦准备作品,常常汗流浃背、衣衫湿透,他们戏称那段时间是“泡在桑拿房的日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参赛团队精心准备,在全国总决赛中沉着应战,用扎实的专业基础、过硬的专业设计能力和良好的创新思维赢得荣誉:荣获全国二等奖1项,全国优秀作品奖3项、华北赛区最佳组织奖1项。 由此开启了在化工设计竞赛中连创佳绩的先河。

每年4月份网上报名,8月中下旬决赛结束,化工设计竞赛筹备四个多月时间,几乎没有假期。现在,张香兰回忆起来,还会为当年学生的艰苦感到心疼,也为他们能克服困难完成作品感到骄傲。

决赛前,她时常陪同学练习答辩到凌晨。发现不足时,她会严肃地提建议,学生经过努力后的每一点进步,她都会和蔼地给予鼓励和支持。

有一年,全国总决赛结束后,参赛的学生忽然走到张香兰身边,一字排开给她鞠了个躬,大家动情地说:“老师,谢谢您!”“老师,我可以抱抱您么?”一个女孩子涨红了脸,眼睛泛着光,注视着早已被泪水充盈眼眶的张老师。张香兰微笑着点点头,伸出双臂一把揽过女孩:“祝贺你们,我们矿大的学生真棒!”

如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已由2007年时参赛的8所高校,增加到2021年的401所高校的2767支参赛队伍,我院(北京)从2011年参赛开始至今,连续11次晋级全国总决赛,10年获全国一等奖,在化工专业“竞赛圈”中的强者地位也愈发稳固。

值得信赖的朋友

澳门尼威斯人网站8311 北京)推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每位导师每年会联系、指导4-5名本科生。张香兰定期召集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学习生活情况,她经常安排本科生与硕、博研究生一起讨论,让本科生提前了解高年级同学的科研工作,开阔视野。

张香兰指导过的本科生、硕博研究生近百人,不同时期的学生,对她的评价也不同。2008级本科生李昀衡说,张老师是严肃果断的严师;2013级本科生莫惠珺说,张老师是严谨而亲切的人;2017级本科生刘伟说,香兰老师是值得信赖的朋友,岁月的积淀让“老师的形象”出现了这般生动的变化。

刚任教时的张香兰是严厉的,她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态度,如果发现学生上课不认真,她是会“生气”的。现在的张香兰更理解学生的辛苦与压力,允许学生“偷懒”。她乐于接受学生的“不完美”,不以单一标准评价学生“好坏”。

而发现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疏导则显得尤其重要。“走进学生的内心后,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往往会带给你惊喜。”张香兰说。在她的学生刘伟看来,是香兰老师“拯救”了自己的大学生涯。刚进大学时,刘伟喜欢打游戏,学习成绩不理想。香兰老师知道后,与他促膝长谈,没有大道理,更像是家人聊天,那次谈话让他幡然醒悟,成绩不断提升,到了大三突飞猛进,稳定在专业前三名。

刘金昌是张香兰指导过的学生,现在是她的同事。刘金昌说,“她教我怎样讲好课,怎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去了解学生想法。她对我的教导无微不至、从未停止。”化工系的同事们说,刘金昌在承担课程任务和指导学生参加竞赛时,从他身上能看到张香兰的影子。

张香兰用责任与关爱守护学生,用知识与经验引导学生,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的“引路人”。正是因为有像张香兰这样优秀的大学老师,这样优秀的共产党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我们事业才会风华正茂,阔步前行!

上一条:【北京考试报】百战归来读书 厉兵秣马起航——记我院(北京)退伍学生吐尔洪·艾则孜江

下一条:【智创5G共享未来】从公共区域到“元宇宙”,5G无处不在|“第二届北京移动5G应用创新大赛”圆满闭幕

关闭

热门文章

更多+

专题报道

更多+